很多朋友对于雍王鹿酒八并装价格和雍王鹿酒八支价格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或大话来自我安慰。
2.完壁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人们用“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
3.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纸上谈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在纸上谈论用兵,即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的策略。后比喻与实际情况不切实际的空谈。
4.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5.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奋发图强,准备为国效力的精神
语文七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
1.七、八年级古诗文相关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1基础知识Ø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Ø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数]几。[芳]香花。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
[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延]邀请。
[语(yù)]告诉。[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及]到。
[诣]到。[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
[果]实现。【一词多义】[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爱莲说》1基础知识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2文言词语u常规词语【蕃(fán)】多。【独】仅。
【盛】大规模。【予】我。
【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宜】应当。
【众】多。u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陋室铭》1基础知识²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²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
【灵】灵异。【斯】这。
【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
【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
【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案,文书,案卷。牍,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三峡》1基本知识*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②绝巘多生怪柏[极]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③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略无]毫无。
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夜分]半夜。
[荣]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
引,延长。【其他词语】[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
[宣]传达。[虽]即使。
[御]驾,乘。[疾]快。
[素]白色。[回]回旋。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
[旦]早晨。[。
2.人教七年级全册和八年级上册所有文言文要点一、为一动词wéi⒈“做”例:①并自为其名②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③为我为云梯之械④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行拂乱其所为⑥好为《梁父吟》⑦行拂乱其所为⒉“作为、当作、成为”例:①弃其杖,化为邓林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③以丛草为林④武陵人捕鱼为业⑤以牒为械⒊“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⒋“是”例:①知之为知之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天下为公④中轩敞者为舱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⑥此为何若人⑦若为佣耕二介词wèi⒈“替、给、向”例:①愿为市鞍马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为楚造云梯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⑦为天下唱⒉“被”例:①二虫尽为所吞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山峦为晴雪所洗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⑤士卒多为用者⑥贤能为之用二、之一动词“到”例: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辍耕之垄上二助词⒈“的”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虽有千里之能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⒉无义,不译⑴主谓间,取独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大道之行也④甚矣,汝之不惠⑤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⑥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⑦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⑵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⑶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马之千里者⑷凑足音节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鸣之而不通其意③怅恨久之④公将鼓之三代词⒈代人例:①或置酒而招之②借旁近与之⒉代物例:①渔人甚异之②录毕走送之③策之不以其道⒊代事例:①闻之,欣然规往②属予作文记之③弗之怠④吾既已言之王矣⑤肉食者谋之三、以一介词⒈“把、拿、用”例:①以衾拥覆②徐喷以烟⒉“凭借、按照”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④何以战⒊“因为”例:①以中不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④勿以善小而不为⑤不以千里称也⑥徒以有先生矣⑦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⑧先帝不以臣卑鄙二连词⒈表目的“来”例: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④河曲智叟亡以应⑤令辱之,以激怒其众⑥杀之以应陈涉⒉表修饰,同“而”的用法例:①俯身倾耳以请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动词“认为”例: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③皆以美于徐公四、而一表并列“和、又、并且”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起坐而喧哗者③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④国险而民附⑤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⑥生于忧患而无于安乐⑦蔚然而深秀⑧舍鱼而取熊掌二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例:①日出而林霏开②既醉而退③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夺而杀尉⑤挟天子而令诸侯⑥呼尔而与之⑦长跪而谢之三表修饰不译例:①朝而往,暮而归②杂然而前陈者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执策而临之⑤佣者笑而应曰⑥面山而居⑦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⑨仰而视之⑩在楚城上而待楚寇四表转折“但是、却、然而”例: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人不知而不愠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④足肤龟裂而不知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⑦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⑧出淤泥而不染⑨邻有短褐而欲窃之五表因果“因而”例: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夸父)道渴而死五、于一表比较:有超过的意思①皆以美于徐公②所欲有甚于生者③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二引出时间、地点、对象“在、到、向、从、对于”⒈引时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②试用于昔日⒉引地点:①躬耕于南阳②战于长勺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⒊引对象: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过于诸侯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③胡不见我于王④生于忧患⑤万钟于我何加焉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三表被动“被”①受制于人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六、者一指代人、物,“的人、的东西”①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②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③卜者知其指意④或异二者之为⑤得道者多助⑥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⑦往来而不绝者⑧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⑨肉食者谋之⑩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⒒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⒓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二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①陈涉者,阳城人也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③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三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⑤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龙氏归纳词类活动用铁三角作图给学生)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
3.初中语文古文的重点语文常识(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语文常识(二)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33.三原色:红绿蓝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
4.人教课本七八年级那些是必背文言文要全七、八年级必背古诗文七年级(上):21.《论语》六则24.木兰诗(《乐府诗集》)25.诗五首杂诗(唐王维)夜雨寄北(唐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27.三峡(北魏郦道元)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望岳(唐杜甫)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七年级(下):22.陋室铭(唐刘禹锡)23.爱莲说(北宋周敦颐)25.诗词五首饮酒(东晋陶渊明)次北固山下(唐王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雁门太守行(唐李贺)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30.诗词五首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春望(唐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南宋辛弃疾)八年级(上):21.小石潭记(唐柳宗元)22.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25.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游山西村(北宋陆游)渔家傲(北宋范仲淹)浣溪沙(北宋苏轼)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0.诗词五首观刈麦(唐白居易)赤壁(唐杜牧)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八年级(下):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4.诗词五首采薇(《诗经》)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诉衷情(北宋陆游)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25.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26.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29.诗词五首归田园居(东晋陶渊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终南别亚(唐王维)渔家傲(南宋李清照)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5.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有实例)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寻未裹,寻病终不久寻找
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
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对。。。。。感到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作动词。认为…….有利可图)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②.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木兰诗》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口技》
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②.
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狼》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6.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原发布者:智拓法律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词性实词与虚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5.数量词7.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青岛市雍鹿酒:滋补佳酿价格查询与购买攻略
2025-08-27 09:58:01青岛赢就鹿酒价格查询与购买攻略
2025-08-31 10:16:19吉林东北不老草酒价格「俄罗斯鹿酒配方」
2025-08-01 08:18:00山西鹿酒的价格是多少-全鹿酒4瓶装52度价格是多少
2025-08-01 09:31:23雄鹿酒:品味独特,价格与购买渠道全解析
2025-08-15 0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