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酒价格表「大禹贡酒价格」

大禹酒价格表「大禹贡酒价格」

作者:搜酒网 / 发布时间:2025-08-01 09:54:55 / 阅读数量: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大禹酒价格表这个问题,大禹贡酒价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禹酒价格表「大禹贡酒价格」

大禹的大怎么组词

【大包大揽】把事情全部包下来。也表示有把握,负得起责任。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大慈大悲】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大吹大打】指鼓乐齐作。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大吵大闹】激烈地争吵。指争论各方并无严重分歧而进行毫无秩序的争吵骚动。

【大吹大擂】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澈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开大合】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大风大浪】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大喊大吼】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大吼大叫】大声喊叫。

【大喊大叫】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如:她喜爱淡雅,从不穿大红大绿的衣服。

【大红大绿】指颜色浓艳。

【大行大市】指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

【大哄大嗡】形容动员众多的人一哄而起去作一件事,实际效果并不好。

【大红大紫】形容显赫、得意。

【大经大法】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大酒大肉】指菜肴丰盛,大吃大喝。

【大鸣大放】鸣:有所发抒;放:发出,开出。指群众在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大锣大鼓】形容大肆宣扬。

【大男大女】指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女。

【大破大立】大举击毁旧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大起大落】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大请大受】指优厚的待遇。

【大仁大勇】形容为人仁义且勇敢。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大是大非】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大手大脚】原指人手大,脚大。后多用来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大鱼大肉】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形容菜肴丰盛。

【大智大勇】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大禹生元原浆酒36度多少钱一瓶

原浆酒,除了度数,还得看年份,档次,容量的,如果年份不同,容量不同,其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并且,原浆酒,有好有坏,有真有假的,千万注意食用酒精酒泛滥,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好多打着粮食酒的旗号其实都是食用酒精勾兑,买原浆酒,需擦亮眼睛,认准···

剑南春52度浓香型白酒的价格

52度剑南春15年年份酒价格¥340.0052度剑南春典藏蓝宝石价格¥38052度圆筒金剑南500毫升价格¥288.0--¥292.052度天地盖金剑南500毫升价格¥198.0--¥202.052度高方盒金剑南500毫升价格¥168.0--¥170.0剑南娇子(金娇)52°1×6500ml瓶价格¥122.0052度剑南春规格:6支/箱单价:358元

38度剑南春规格:6支/箱单价:328元

剑南春52度财神到大礼盒(双支)规格:500ml*21*4单价:235元

剑南春52度金度酒规格:500ml1*6单价:95元

剑南春38度金度酒规格:500ml1*6单价:85元

剑南春52度经典装规格:500ml1*6单价:170元

剑南春38度经典装规格:500ml1*6单价:150元

剑南春46度陈年酒规格:500ml1*6单价:40元

剑南春46度陈年酒规格:500ml1*6单价:38元

剑南春52度莫开酒规格:500ml1*6单价:60元

剑南春38度莫开酒规格:500ml1*6单价:58元

茅台酒回收价格表

兔年茅台375ml乘2回收价为4500元每盒。

兔年茅台礼盒回收价格行情2023兔年茅台500ml,今年价为4500元每瓶,配袋,配提货单,兔年茅台礼盒(375ml乘2)。

茅台的历史沿革: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得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酒的历史

酒的酿造分类编辑

猿猴造酒

猿猴以采集野果为生,且有善于藏果的特性。而在自然界中,果实的生长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故常要有所储存。洪荒时代的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实腐烂,那含有糖分的野果通过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生成酒精、酒浆,因而有了“猿猴善采一百花酿酒”、“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等传说。

这在我国的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明代文人周旦光的(蓬拢夜话)、李哗的(紫桃轩又缀)都提到黄山猿猴造酒的故事。李哗写道:

黄山多猿揉,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揉伺得人,必肠(ni8o)死之。

无独有偶,清代文人李调元在《粤东笔记》、陆柞蕃在《粤西偶记》中都记叙过两广猿猴造酒的故事。李调元写道:

琼州(今海南岛)多孩……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陆柞蕃写道:

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猿猴不仅会“造酒”,而且还嗜酒。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即“猩猩”),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

猩猩者好酒与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诱之。猩猩始见,必大骂日:“诱我也!”乃绝走远去,久而复来,稍稍相劝,俄顷俱醉,其足皆绊于屐.因遂获之。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垠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捉到它们。经过细致地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握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好酒”。动画片《猴子捞月亮》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过程。人们在猴子出没的地方,摆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猴子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踌躇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尝。时间一久,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终于经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诱惑,开怀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我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这说明猿猴是经常和酒联系在一起的。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记载,起码可以证明这样的事实,即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至于这种类似“酒”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是纯属生物学适应的本能性活动,还是猿猴有意识、有计划的生产活动,那倒是值得研究的。要解释这种现象,还得从酒的生成原理说起。

酒是一种发醉食品,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搪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是一种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在腐烂的水果摊位甚至垃圾堆附近,也能常常嗅到由于水果腐烂而散发出来的阵阵酒味儿。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醉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酒”的液体析出。这样的结果,并未影响水果的食用,而且析出的液体—“酒”,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供享用。猿猴居然能在不自觉中“造”出酒,这是既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的事情。当然,拔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漫长到多少年,那就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

通过考古发掘,在三四千年前的商代青铜器中已发现盛有酒。通过对我国原始文化遗址的发掘,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无论是早期的仰韶文化,还是随后的龙山文化和良沽文化时期,都发现了盛酒用的陶器,有的还十分精致,在这同时还出土了酿酒用的酒缸。这说明远在仪狄、杜康时代以前,我国已有了酒。而传说中的造酒始祖仪狄或杜康,则可兽面坟踌商晚期可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酿酒的工艺,提高了酒的醇度,使之更加甘美浓烈,从而使原始的酿酒,逐步演变成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造活动,更成了一种自觉的生产行为。

应该说,远古时代的酒,是食品在大自然中经自然“酒化”而成的。众所周知,酒必须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而食物中的糖分,像麦芽糖、葡萄糖等,经过自然界中酵母菌的发酵就会生成酒精。那些含有丰富糖分的野生果实,在酵母菌的作用下,通过自然发酵而产生酒精,也就成了“酒”。此种自然成酒的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南宋周密《癸辛杂识》专有谈“梨酒”的条目,就是一个例证。

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人到农业杜会,人们的主要食物也变成了谷物,于是又出现了谷物酒。而在谷物酒的酿造中,因谷物不能直接与酵母菌发生作用而生成酒精,故谷物中的淀粉必须先经过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后再发酵成酒精,即是先糖化,后发酵,再酒化的过程。天长地久,大自然中野果、谷物的自然酒化现象,经过人们的长期观察总结,终于使酿酒逐步变成了人类自觉、有意识的生产行为。

仪狄造酒

仪狄造酒是最通行的说法,一般认为始载于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其曰:

梁王魏婴筋诸侯于苑台,酒酣,请鲁君举筋。鲁君兴,避席择言日:“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谦,易牙乃煎敖蟠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仿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肢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茸.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间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这是一段鲁共公姬奋对魏惠王魏婴的劝谏。当时魏国强盛,鲁、宋、卫、韩国君来朝。魏王在苑台(注本多作范台,又名“繁台”,遗迹在今开封)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的时候,主人向客人敬酒。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植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大湖,登临徘徊,唯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发誓不再游山玩水。后来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的。’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调出来的美味佳肴;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间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的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魏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之好。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既是对酒之创始者的最早记述,又是对酒之诱惑力及禁酒行为的最早记述。酒,这种神奇的液体,让人类永远自相矛盾。

另外,秦汉间人辑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世本)对此也有记载。该书原本已佚,现存清人辑佚本。该书的记载也并不可靠,其中说:“仪狄始作酒醒,变五味;少康作林酒。”此后,三国蜀汉学者谁周所著《古史考》也说:“古有酸酪,禹时仪狄作酒。”

大禹是中国圣贤系列中领先的几位人物之一以治黄河水患闻名。照说他工作那么辛苦,三过家门而不人,臣下关怀,发明点新鲜饮料慰劳解乏,也是献“忠心”一种具体而微的方式,后世领导尤为体谅理解。当然,大禹也非木石,“尝之而美”,可见孟夫子的“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也算是“后见之明”吧。但问题就出在,他喝着好了,却没有对发明人加以表扬奖励,反而疏远了他(她)。推测起来,不外乎是造酒耗糜粮食,而在“上三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大禹关心的是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酒“尝之而美”,则容易导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群起而效尤。一旦用乘法计算起来,所靡费的食粮就不得了。加之喝上了瘾可以乱性,行事理政,就与“贤明”与否无干了。所以后来夏商周三代的嗜酒之君,就成了“昏君”、“暴君”的象征。如夏莱造“酒池可以运船,糟堤可以望十里”,如商封“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史记·殷本纪》注),造“肉林”以资“长夜之饮”,“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间,是为醉乐”(《论衡·语增》),都是造反者“吊民伐罪”时义正词严的好题目。

仪狄这个名字,好像是一个女人的。仪,古文同“娥”,所以传说中后界的妃子嫦娥,古称“常仪”,仪狄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狄姑娘或狄女士。这点古人是清楚的,因此东汉文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架作过一篇《酒赋》,开头两句就说“帝女仪狄,旨酒是献”,点出了她的性别。

古书上关于酒的记载,矛盾之处很多。旧题西汉时孔子八世孙孔鳅著的(孔丛子)(这本书也是后人编辑先代遗文而成的,不很靠得住)记有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劝酒的故事:

平原君好士.食客尝数千人。孔子之玄孙子高穿自鲁适赵,平原君与饮,强之酒,曰:“昔有遗谚:‘尧舜千钟,孔子百舰,子路喳喷,尚饮十植’,古之圣贤无不能饮,吾子何辞?"子高曰:“穿闻贤圣以道德兼人,未闻以饮。”平原君曰:“即如先生言,则此言何生?"子高曰:“生于嗜酒者。盖其劝励采戏之辞,非实然也。”平原君欣然曰:“吾弗戏子,无所闻此雅官也。”

帝尧和帝舜都是大禹以前的人,比仪狄还要早,可见仪狄之前就有酒了。至于最晚编成于西汉初年的《神农本草》已经载有酒的性味,如果相信此说,那么远在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就己经有酒了。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作为一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方法,终于酿出质地优良的酒醛,这还是可能的。郭沫若提出“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

杜康造酒

另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这种说法除了一些文人这样说以外,在民间特别流行,原因是旧时代的训蒙读本、唱本、宝卷、劝善书之类大都是这样说的。杜康造酒的说法主要由于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提到“何以解优,惟有杜康”而流行。在这里,杜康是酒的代名词,因此人们把姓杜名康的这个人当作了酿酒的祖师。现代还有不少注释这首诗的人把杜康往释为最早酿酒者。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有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和杜康墓、杜康庙,当地流传着杜康造酒的传说。据说杜康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当时,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人们开始耕地种粮食。杜康受命管理生产和保存粮食,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但是由于没有仓库和科学的保管方法,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全都因潮湿而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令杜康专职负责粮食保管,如有霉坏,从重处罚。杜康由一个负责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库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螺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螺祖发明缫丝纺织,风后发明指南车,仓颉发明文字。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

此后,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里边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在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一只只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就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才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舔过的地方。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己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后,杜康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去找黄帝。黄帝听完报告,仔细品尝了杜康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

但是,稍有点古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杜这个姓是周朝才有的。《通志·氏族》载:“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9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陶唐氏,可能是做陶的;御龙氏,据说是养龙的;系韦氏,看来是养猪的,9即猪。周武王灭封建立周王朝,此时唐杜氏仍为一个独立的小国。武王之子成王把弟弟封在唐,于是把唐杜国取消,唐杜氏迁走。周宣王时,唐杜氏后代做官,称杜伯,为周宣王所诛,子孙逃亡至晋国,才以封地杜为姓。因此。如果存在杜康这样一个人,应该是春秋时代人,最早不会在周朝以前。而确凿的历史记载,在周以前老早就有酒了,例如有名的夏莱王和殷封王,古书上都说他们有酒池糟丘;而甲骨文、金文里也已经有了“酒”字。

研究酒的学者认为,杜康可能是周秦间一个著名的酿酒家。一提起杜康,人们就知道是讲酒。写过《酒谱》一书的宋朝人窦革就是这样推论的。这个推断大致可信。假使今天有一个诗人写道:“何以解忧,惟有茅台。”人们也会懂得是借酒消愁之意,绝不可以也不会把茅台当作酒的发明地或发明人。而在仪狄或杜康造酒说中,人们认为酒是大禹时代的仪狄和周代的杜康所造,故有“仪狄始作酒醪”、“少康作林酒”之说。

有传说称:杜康常把吃不完的剩饭倒在中空的桑树洞中,日久树洞中便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芬芳香味来,杜康由此受到启发,根据此原理酿出了酒。西晋江统《酒浩》就此写道: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有饭不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四古史与酒

2中国酒文化编辑

历史上酒的记载

中国文化是一种慕古文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看重历史,把祖先的事迹有意识地保留下来。从先秦的编年史(春秋)起,汉代司马迁有上溯至黄帝以迄汉武帝时代的(史记),此后每个朝代都有正史,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改革,也记载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既然很早中国就有了酒,那么酒的发明应该记在(史记)的(五帝本纪)或(夏本纪)中,但(史记)的这些时代的史事中没有发明酒的记录。后来的史书和各种典籍中关于第一个造酒者的记载,都是根据并不可靠的古代文献而来的。

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不提到酒的书是很少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铭刻在铜器上)都有“酒”字。古文字简单,“酒”字作“酉”,写法都像是一个陶罐的模样。再推上去,西安半坡村遗址所发掘出来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酉”字形状的罐子;至于距今四千年前的山东大坟口遗址的发掘中,已有大量的搏、豆、杯等盛酒的陶器,证明那时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酒文化的发展已有了相当水平。

春秋时代,从科技史和民俗学的角度而言,是一个酿酒与饮酒同趋大盛的时代。人们不仅运用“自然发酵”酿酒,而且发明了曲粟酿酒,相当普遍地掌握了“固态发酵法”与“复式发酵法”酿酒。《尚书·说命》记载殷王武丁与大臣的对话:“若作酒醴,尔为曲蘖。”曲是酒母,又叫酒曲;蘖是麦芽、谷芽之类的糖化发酵剂。曲酿法和蘖酿法都是“固态发酵法”,但曲酿法克服了蘖酿法糖化高、酒化低的缺点,并使糖化、酒化两种步骤同时进行,相互催化,提高了酿酒质量,缩短了酿酒过程,因而称为“复式发酵法”。这是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也可以说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比欧洲人领先了一千多年。

春秋时代,有一个“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此典本出《庄子·肤筐》,但对它的解释有两种说法。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称:

楚宜王朝诸侯,每恭公后到而酒薄,宣王怒。恭公日:我,周公之后,勋在王室,送酒已失礼,方贵其薄,毋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乃发兵与齐攻每。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楚以香为事,故梁得围邯郸。

故事说的是,楚宣王会见诸侯,鲁恭公后到并且酒很淡薄,楚宜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和身份的事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分了。于是不辞而归。宣王于是与齐国一起发兵攻鲁国。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会帮助赵国,这次楚国有求,便不必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赵国的邯郸因为食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牺牲品。“鲁酒”也成为普通酒或劣质酒的代名词。

另据东汉许慎所注西汉刘向《淮南子》,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餐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无论真相如何,这个典故不仅反映当时的酒已经深人到军国政治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它曲折地透露出春秋时代各国酿酒讲究质量,你追我赶的社会现实。

在西方,古代的酒王要是葡萄酿造的,这从那一带的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酿酒原料都是粮食,葡萄直到西汉武帝时代才从西域传人。古书上说“少康始作秫酒”,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代君主;秫是一种黏性的黍,北方人称为“黄糯”。到了商代又有“黍酒”、“稷酒”,都是粮食酒。周朝末年战国时期,屈原的《九歌》里才出现“椒酒”、“桂浆”;汉朝以后才出现了花色繁多的“菊花酒”、“枣酒”和不胜枚举的药酒。这些酒仍然是将花和药配制在粮食酒里酿成的。随着葡萄的传人,大概东汉时西部的凉州(今属甘肃)一带才出现了少量以葡萄酿造的酒。

酿酒用的曲也早已发明。《尚书·禹贡》提到大禹规定的荆州贡品中,有“著茅”一种,汉代经学家郑玄注道:“替茅,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缩酒,就是滤酒去糟粕的意思。有酒浆需要过滤,就决非自然发酵,而是用酒曲酿造的了。《禹贡》是战国时人追记的书,未必完全可信,但以甲骨文中“酒”字出现之多,周武王鉴于商封王的因酒亡国而作(酒浩),贡思拐《齐民要术》可知至迟在殷商时已经大量酿酒,非有酒曲不可了。因为酿酒要用曲,所以酒又有“曲菜”的别名。关于古代制曲法,北魏贾思怒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

现代酒的发展

现在,杯中之物的队伍更加发展壮大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酒主要分国酒和洋酒两大类,国酒中又有白酒、啤洒、黄酒、葡萄酒,等等。饮酒本是看个人喜好而定的事情,但是大家似乎有个共识,就是从区域上来分。东北、西北等北方人喜欢喝度数较高、猛烈辛辣的白酒,而江浙一带的南方人更偏向于度数较低、回味悠长的黄酒。黄酒性缓,度数不高,有甜味,故口感适合吃酸甜食的江浙人。易上口,度数低,多饮又有何妨呢?黄酒可以温、烫,可以在其中加生姜片,或是柠檬片,冬天还可以打个鸡蛋下去,夏天可以加冰或是冰镇,饮用方法比白酒花样多。不过似乎现在活跃在市场上的,还是以白酒为主,但是产名酒的地方却大部分在南方,这又是为什么呢?

纵观白酒市场,产地以两湖川贵为最。两湖之地的白酒以普罗大众消费为主,价格适中,品种也丰富;而川贵之地产的白酒身家就相对而言高的多了。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蜀国粮仓”之美称,从地理位置看,一条沱河流经之地,酒香是一路飘来:沱河上游有沱牌曲酒,流到宜宾产出了五粮液,继续向东奔流,到了泸州,酿出泸州老窖,且川中还有剑南春。云贵高原上的国酒茅台,是以高粱和小麦发酵、揉和而成,工艺流程复杂,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素有“国酒”之称。除却两湖川贵的白酒之外,我国还有其他地方性的白酒也各有千秋,比如江苏的四特酒、北京的二锅头、东北的烧刀子、山西的汾酒等,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产。

大禹喝的什么酒

古人对饮酒与养生保健的关系早就有所认识。《诗经.豳风》中便载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的诗句。上句的意思是说用酒帮助寿嘉,下旬的意思是说举杯敬酒祝长寿,都把酒和长寿联系到了一起。古人饮酒养生的经验

禹王亭酒价格表

禹王亭醇金本色佳品酒¥228元

禹王亭醇金本色佳酿酒¥228元

(此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真实价格请以酒企报价为准)

禹王亭酒品牌介绍:

禹王亭酒清亮透明、窖香浓郁、回甜尾净、纯和适口、余味悠长、风格独特。因此1983年—1986年连续四年获山东省第1轻工业厅优质产品称号,并被评为山东十大名酒之一。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阅读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朝鲜的特产及其价格,并分析游客在朝鲜旅游时必买的物品。我们将从朝鲜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特产、以及旅游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朝鲜特产与价格朝鲜,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许多珍贵的特产。以下是一…
劲酒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药酒与现代生物技术的保健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将详细探讨劲酒125ml瓶装的价格,并对比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劲酒价格,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价格信息。劲酒概述劲酒以优质白酒为基酒,辅以山药、枸杞子、淫羊藿、黄芪、当归等中…
大家好,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劲酒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劲酒的价格和产品特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款产品。劲酒价格概述关于劲酒的价格,许多消费者都会关心一个问题:劲酒贵吗?答案是不贵。劲酒…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国劲酒价格520ml,以及中国劲酒价格表零售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蓝瓶劲酒和红瓶劲酒区别…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劲酒价格125ml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劲酒价格表125ml多少钱一瓶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劲酒小瓶几两劲酒常见裸瓶包装的有:125毫升/瓶,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