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酒业(朱元璋酒价格)

朱元璋酒业(朱元璋酒价格)

作者:搜酒网 / 发布时间:2025-07-31 09:13:35 / 阅读数量: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朱元璋酒价格,以及朱元璋酒业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朱元璋酒业(朱元璋酒价格)

朱元璋为什么不能“杯酒释兵权”呢

赵匡胤一次“杯酒释兵权”,导致两宋被周边异族压着打,最后神州陆沉,蒙元入主,作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朱元璋,是不可能重蹈赵匡胤的覆辙的。

“杯酒释兵权”的意义是在于将兵权从以个人色彩浓厚的军事行政体系,逐渐转变为中央控制的军事行政部门。

以枢密院掌军事,以三衙负责具体日常事务,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将帅在军事指挥和训练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削弱,以至于北宋军队打仗,还需要朝廷授予事先规划好的“阵图”打仗,这简直跟“看图说话”一样死板。

当然这一套制度是配合“以文制武”的核心基本国策运行的,文臣全方位压制武将,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北宋有靖康之耻,南宋武臣地位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最终也免不了“崖山之祸”。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制度的建设,事关国家生死存亡,无论是对外对内,都很容易造成政权的动乱。独裁的皇帝对军事势必会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手段去控制,但却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会造成两个极端,一个是唐朝藩镇之乱,一个是两宋军队积弱之祸。

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军队为老朱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家都是一起扛过枪、流过血的老兄弟,刚做皇帝的老朱对这些个兄弟还没有后来那么狠,对他们十分优渥且宽容。他论功行赏,使得不少沙场名将位列三公、地位甚至在尚书以上,形成了明朝初年“世犹以武为重”的局面。

但鉴于历朝武将拥兵称雄的教训,老朱随之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军事制度和政策,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将帅对军队的控制力度。

首先,创立了卫所制度作为基层军事组织,定天下都司卫所。卫所的兵力配置,重内轻外,在京师驻以重兵,宿兵达30万,京畿周边也有三十万,占全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卫所制度实行屯田自养,全国卫所军屯田八十七万多顷,占全国垦田总数的十分之一,军队自给自足,财政缓解不说,也没理由干涉地方行政。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不学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非得大杀功臣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狠,他几乎把帮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们给处理干净了。难道权力真的可以把一个人迷失到这种程度吗?那为什么秦始皇、汉高祖、唐高祖和宋太祖等皇帝没有对他们的功臣下这种狠手?尤其是宋太祖,按理说武人出身的他,应该也有一颗狠心才对,但是他在面对功臣集团时采取的是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就把问题给解决了。都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宋太祖去世将近四百年后登上帝位的明太祖为何不学宋太祖的做法呢?

宋太祖还没完全一统天下就去世了,当时未满五十岁,在位仅十六年,而明太祖去世的时候,四海归一,年满七十岁,在位长达三十一年。遍观历代皇帝,只要皇帝当得久了,到了后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例如汉武帝、唐玄宗和清圣祖等,就好像是权力把他们给异化了。

明太祖和赵太祖相比,就明显有这种现象。可能明太祖在刚登基的时候并没有疑心病,但是当他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久了后,他出现了严重的疑心病。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太祖春秋高,多猜忌。

明太祖是在1380年搞掉的胡惟庸,1382年建立的锦衣卫,1393年搞掉的蓝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前后时间跨度是很大的。由此可见明太祖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打算大开杀戒的,只不过是事赶事,然后任由着自己的想法去挥斥方遒、唯吾独尊。

如果他在位时间短,他也就没精力来搞这些事情了,就像后周世宗。偏偏他有足够的时间去不断发散自己的疑心病,进而做出这些原本没想做,或者说原本还不在考虑范畴内的事情。

从王翦自污到张良避世,我们可以看体会到古代王朝的开国功臣和开国皇帝之间的关系该有多么复杂?皇帝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情?能够定鼎天下主要还是靠着功臣们。能够成为开国功臣的人,其自身能力肯定不会太差,而且功臣们在跟着皇帝创业的阶段必然会形成一股自己的势力,这种势力体现在他们的人脉和地位等方面。

当开国之君还处在创业阶段的时候,需要功臣们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也会赋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当开国之君坐上帝位的时候,功臣们的势力就会成为皇帝的威胁。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的就是消除这种来自勋贵武将们的威胁。宋太祖为此还不断拔高文臣的地位,用文臣集团来制衡功臣集团,因为他深知光靠释兵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在他即将离世的时候,文臣集团已经初具规模,就这,依然让他感觉不放心,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毕竟他弟弟比他儿子更年长,更有威望,更能保证不给有心人可趁之机。

他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也是不断对文臣的培养加大力度,俗称,崇文抑武。明太祖其实也培养过文臣集团,比如浙东集团,可惜的是浙东集团没干过淮西勋贵集团。当文臣集团的效力发挥不出来的时候,留给明太祖选用的方式就不多了。

从王与马,共天下,我们可以看出功臣集团对一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有多么大的影响?当功臣集团尾大不掉的时候,势必攫取更多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进而发展成火药桶。东汉就是典型的例子,光武帝一味地善待功臣集团,导致东汉的政治具有很明显的贵族化色彩。

朝廷上动不动就出现跋扈将军这种人,地方上也是离心力不断加大,一直到东汉灭亡的时候,都没有明显改观。唐朝也是一样,虽说有隐退的李靖,但是也有不安分的侯君集,三省六部里充斥着大量的功臣贵族,如果不是则天女皇搞大清洗,不知道唐朝还会不会产生开元盛世?

宋太祖拿着一杯酒入了功臣集团这个虎穴,收获那是看得见的,后遗症也一样很明显,终北宋一朝,军事实力就是起不来。明太祖不拿酒,他拿刀,刀虽说看起来比酒要残忍,但是刀之后不会再出现阵图这种事情了。换而言之,明太祖的概念里是长痛不如短痛。

我们都知道明成祖的靖难功臣集团保全的不错,这是皇权给了功臣集团足够的余地。如果明太祖当时留了这种余地,明成祖的余地从哪里来?只有开国之君把王朝的根基夯实了,后继之君们才能有更宽广的施政空间,容错率也会更高。

《朱元璋》中有一个让人难忘的片段,太子朱标觉得明太祖驭下太苛,就想着为大臣向明太祖求情,明太祖没有说太子的做法是对还是错,而是拿起一根长满了刺的荆条丢给太子,让太子拿起来,太子认为上面刺太多了,就有些犹豫。结果明太祖二话不说,拿起荆条来,就徒手把刺抹掉了,他不顾疼痛,微笑着告诉太子,现在没有刺了,你再拿的话,不就很容易吗?

暂且不说这故事的真实性,故事里面蕴含的道理确实是明太祖内心的真实写照。作为开国之君,他心里想的是老朱家的千秋基业,就算被人冠上不好的标签,他也得替后世子孙们把一些事情给做了。

太子还在世的时候,明太祖尚且有如此心态,太子去世后,明太祖的心态又该发展到何种地步?据史书所载,懿文太子朱标是在1392年因病去世,蓝玉案是在1393年爆发。要是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谁会信?

1392年,明太祖已过耳顺之年,而被明太祖寄予厚望的皇太孙朱允炆年仅十五岁,加上太孙的性格和他父亲一样的仁厚,明太祖得有多担心皇太孙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一旦镇不住,他们老朱家的天下必然危矣!赵太祖因为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自然也不会有明太祖这么深重的危机感。

综上所述,宋太祖能够解决功臣集团的问题,是在很多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并非单单一个杯酒释兵权。另外,宋太祖所释的兵权是唐朝藩镇之乱以来的武将调兵权,并未包含统兵权,像曹彬等人依然能带兵打仗。明太祖在面对调兵权的问题时所采取的分权制度并不比杯酒释兵权差,他设立五军都督府和军户制,保证了皇帝对调兵权的掌控力。

明太祖和宋太祖的发展轨迹几乎完全不同,尤其是明太祖的在位时间几乎是宋太祖的两倍,这就造成明太祖的性格发展也会不同于宋太祖。再加上明太祖所面临的环境也和宋太祖不同,比如皇位继承人的情况。由此,明太祖在对待功臣集团的做法上肯定会和宋太祖不一样,但是出发点绝对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宋史》

《明史》

《大明朝》

《朱元璋传》

徐达酒浇朱元璋是真的吗

徐达是朱元璋害死的。传说中的徐达是被朱元璋陷害杀死的。说道朱元璋设计陷害,就不得不说那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朱元璋赐徐达吃烧鹅。野史中的记载是徐达病了以后,朱元璋知道是背疮,不能吃发物,于是就赐给徐达吃烧鹅,烧鹅是发物,吃了以后会将体内的毒发出来,于是徐达毒发身亡,所以徐达是被朱元璋设计陷害致死的。徐达的结局同时野史还列了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徐达功高震主,像徐达这样的猛将,只有朱元璋能压得住,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是不能管束的,所以要杀死;其次就是朱元璋是个猜忌心很强的人,他害怕徐达谋反,或者给自己的继任者带来麻烦,所以趁早杀了以绝后患。这样的理由表面上是有道理的,实际上是非常没有道理的。首先它就经不住历史的推敲,因为在正史中没有记载这样的故事,也没有朱元璋赐烧鹅的说法;其次是朱元璋一直对徐达颇为信任,还有是徐达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相比而言朱元璋的身体反而很好,他没有必要这么做。历史记载的徐达,由于常年征战,身体已经严重透支,所以开国不久就病倒了,一直就没有好,慢慢病情越来越重,终于在洪武十七年病死了,所以徐达并不是朱元璋设计陷害杀死的。

朱元璋为什么不能“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出身不同,一个草民出身,思想有限完全和军事世家、科班出身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元末混战,起义队伍很多,只有起身反抗带领能力突出的强者和别的队伍PK,才有一席之地。建国后,天下太平基本没有了大的战争,况且大儿子还死了传位给孙子,孙子仁慈没有朱老板的狠劲,不忍杀害任何功臣,可是朱老板不解决功臣问题,孙子是压不住的所以朱董事长打开杀戒,解决所有阻碍孙子统治或者存在反抗对衡孙子的所有人,不论功臣只为大明帝国长久的发现,所以选择屠杀功臣。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性格问题。宋太祖这个比较宽容大度,从他不杀李煜等亡国之君就可以看出来。而朱元璋基本上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那种人;

二、宋太祖有人格魅力,千里送京娘坐怀不乱,这也是一般人办不到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因此,才会被将领们黄袍加身;

三、手下人素质不同。宋太祖手下将领都是军功世家,有良好的修养。而朱元璋手下人员大都来自社会底层,有叫花子,有放牛娃,还有当强盗的,如常遇春。也让朱元璋无法放心。再加上有的人后来确实有异心,如胡惟庸,蓝玉等人,胡作非为,也让朱元璋难以容忍。

四、宋朝四周强敌环绕,如契丹,西夏,也要留人去对付。而明朝灭了元后,基本上没有强大的外敌。这才使得朱元璋杀功臣毫不手软。

五、随着朱元璋几个儿子,如燕王朱棣,秦王,宁王等长大,他们行军打仗也可独当一面,无需借助功臣。而那些功臣可能会威胁到儿孙统治。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朱元璋并非杀了所有功臣。听话的,对他没有威胁的也没杀,比如徐达,沐英等人。

传奇皇帝朱元璋中刘伯温念的“白酒新熟山中归”是谁的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朱元璋到底有多“抠门”

朱元璋的个人生活习惯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节俭为本,第二是农民本色。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朱元璋算的上是个典型的节俭皇帝,且到了近乎抠门的地步。他平民出身,当上皇帝后,数十年如一日,直至生命的最终。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明太祖实录》说朱元璋在皇家内院空地上不种花养草,而是辟出地来,专门栽种庄家和应时蔬菜,他叫手下人去干活,还时不时去看看他们锄草捉虫、浇水施肥,发现工序不对,还会指导一番,据朱元璋自述,当年他还在皇家苑内种植了几十亩的庄家,每到播种、管理和收获的季节,朱元璋就会亲临现场,指挥劳作。

朱元璋的简朴可以用四个“禁”来概括:

第一、禁奢侈——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十几年不过生日,抠门?

大明开国前夕起,朱元璋住进了新建的明皇宫。皇宫很大很宽敞,但不奢靡,原本宫殿设计中浮华雕刻全部被他取消了,这还不算,他叫人在宫室的墙壁上画上历代帝王兴亡的故事,在自己的起居办公之殿堂里,用工笔写上历代治平之典章与格言;在后宫妃嫔们住处的墙壁与屏风上,他叫人全部给画上耕织图;在太子东宫的墙壁上他叫人画上自己的生平事迹图,让太子记住父辈创业之艰辛。如此设计在历代的宫廷装修中恐怕也是不多见的。《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不仅自己在宫中禁止奢侈,还不时地用身边的事来教育人们。有一次,他在退朝以后看见有两个太监在雨中穿了新靴子走路,立即将他们叫来,严加训斥:“靴虽微,皆出民力,民之为此,非旦夕可成。汝何不爱惜,乃暴殄如此!”说完命人对两个宦官处以杖刑。

还有一件更为细小的事情,有一天,在后宫里朱元璋捡到了一段丝线,当场就很不高兴,后查问下来才知是一个小宫女不小心丢的。尽管他没给她施刑,但还是好好地教育一番:“一段丝线虽不起眼,但它含有多少百姓的血汗。”

明代正史上记载着这么一件事:有一天朱元璋拿了一锭黄金,向身边的大臣示意着,并问大家:“你们知道这一锭黄金哪来的?”有人说:“是某人进献的吧!”朱元璋说:“不是的,这是我让后宫宫人们将表笺袱盘上金龙装饰薄片削下来,逐渐逐渐地积聚而打造成了这一锭黄金!”众人听了半天都说不出话来。朱皇帝的节俭禁奢真不愧是到了家。《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禁奢还体现在自己吃的方面还简单,每天早餐,不吃荤,只吃素,正餐也大致是“四菜一汤”;他不大喜欢喝酒,即使碰到喜宴,也就意思几口。除犒赏将士、宴请百官外,朱元璋是不举行宴会的,甚至有十来年他不准手下人为他大办生日酒宴。所以有人说他抠门,但他却坦然地告诉儿女们自己的简朴特点:“无优伶近枕之狎,无酣歌夜饮之娱”。

第二、禁群饮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好多将士都以为胜利了,可以自由放松点了。闲暇之余,他们在京城里群饮豪喝,有的甚至一醉方休。朱元璋听说后将他们狠狠训斥了一通:“勤俭为治身之本,奢侈为丧家之源。近闻尔等耽嗜于酒,一醉之费,不知其几,以有限之资,供无厌之费,岁月滋久,岂得不乏?且男不知耕,女不知织,而饮食衣服必欲奢靡。夫习奢不已,入俭良难,非保家之道。自今宜量入为出,裁省妄费,宁使有余,毋令不足。”《明太祖实录》

据《国榷》记载,朱元璋对群饮豪喝的禁止是相当严厉的(喜庆除外),且落实到位,一旦被抓住了就要充军。有人可能要说,我喝我的酒,关你朱元璋什么事?可朱元璋不这么认为,因为在他看来,群饮会意气用事,会带坏社会风气,因此要坚决禁止。

第三、禁进献——后宫美女再漂亮,也不能享用进口化妆品

朱元璋生活俭朴,好多官员知道。据说有一次在宫殿上,朱元璋一不小心将自己穿在里边的一件已经破烂了的内衣袖口露了出来,这下可将在场的官员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事后有人在揣摩,这个土包子出身的,会不会是舍不得花钱?于是百官之中有人暗暗地动起了“进献”的念头。有个地方官想到朱元璋住在火炉里(南京四大火炉城市之一)可能很难受,于是就进献了一种叫竹簟的凉席,据说十分凉爽。朱元璋认为,朝廷事先没有下旨让他们进献,现在地方官将东西送到南京来了,如果我收了下来,万一传开了,全国各地就会竞相效仿,岂不成了劳民伤财的“苦民之政”了。想到这些,他当即下令拒受,并诏谕全国各地:“非朝廷所需,毋得妄有所献。”就是说,朝廷不派人或下发文件来要的,就不能私自送到南京来。

浙江金华产香米,山西太原产葡萄酒,潞州产人参,均有人送给朱元璋享用。但这个平民皇帝就是体察民情,坚决予以制止,他说:“国家以养民为务,岂以口腹累人哉?”

当时有个专门做中外贸易的回族商人赠送朱元璋一种叫番香阿剌吉(中国叫蔷薇露)的礼品,据说它不仅可以治疗心痛病,也可调成粉状供妇女作化妆品。朱元璋宫中有好多美女,但她们再漂亮也没有用,因为有这么一个土老公也就没法享用了。朱元璋接到进献报告后,当场就下令,将礼物退回去,并解释道:“中国药物可疗疾者甚多,此特为容饰之资,徒启奢靡耳。”朱元璋的这个土,土的很可爱。

第四、禁金银

浙江割据势力方国珍迫于朱元璋的强大压力,派人到南京进献金玉装饰的马鞍,表示愿意归降。朱元璋对他的请降表示欢迎,但把进献的马鞍给退回去了,并告诉他:“吾有事四方,所需者,文武材能;所有者,谷粟布帛。其他宝玩,非所好也。”方国珍后来成为朱元璋的俘虏固然原因很多,但从两人的爱好就能看出高低了。

朱元璋有句名言:“珠玉非宝,节约是宝”。

朱元璋要求他的宫中设施不带金,以免浪费了百姓的钱财,它们都以铜器代替。“乾清宫御床,若无金龙在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就是说朱元璋在乾清宫的御床平常的很,如果不注意看它上面金龙的标志,人们还以为这是一般中等人家用的床。

当了皇帝,还能节俭若此,近乎抠门,倒也不容易。这样,朱元璋爱干农活也就不奇怪了。

明朝朱元璋时期的物价

你好找出了从明初到明末的物价对照(洪武年即朱元璋在位期间)你所说的60两相当于现在的39600元人民币当然啦要考虑到几百年前的生活水平

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价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2*94.4*2*1.75=660.8元。

明朝人的工资

柴薪皂隶:百姓有给国家服役的义务,不过服役是有工资的。轮到当役了,派给当官的跟班,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20两,计13216元。(明朝国家规定七品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隶,县丞二员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以上官员,每人用马夫一名,国家付工资。)

马夫:给政府公务员赶马,出差办事使用。年收入40两。计每年26432元。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实际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约3万元。其它收入: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由国家补贴。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修理费。看起来七品县官45两白银跟马夫40两白银年俸差不多,(明朝的公务员工资真的是很低的,历朝历代中明代公务员工资收入算少了。)但是县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两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马夫就没有那些好处了。

学生:“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明史·食货志六》。考上了秀才每人每天给一升米约2斤,(刚够两人吃)给鱼肉油盐。(注:明代10升=1斗;10斗=1石。)明代优待秀才时甚至可以拿到每月1两白银的廪膳费。不过明代的学生概念不是现在的学生概念,现代的学生只能算做童生,童生考成了秀才入了县学才算是廪膳生,才可以“食廪”,所以明代秀才不干活也可以生活,只是不干活只吃“廪膳”会很穷,所以有穷秀才之称。

以上跟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谈》及《明史》。

街头挑担卖油的小贩:一年收入约20两。计人民币13216元。冯梦龙在万历年至天启年写有《三言》,其中《卖油郎独专花魁》中秦重只有3两白银的本银,街头卖一年油除去一年日用开支,还能剩余16两白银。“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吃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及身上衣服之类,并无妄废。”除去一年用度剩余16两。所以记为年收入20两。

杀猪的: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对穷秀才范进说,“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儒林外史》。一天一钱,一月3两,一年有36两,看来杀猪的收入直逼马夫了。约23789元。

农民:农民的收入是多少?农民“人给地十五亩,蔬地二亩。”“新耕地免租三年。”假设古代耕种水平低只及现代的1/2或2/3,那么农民每亩约能收入250或350斤大米,按300斤算,南方一年收二季,北方一年收一季,如果丰年加勤恳,南方农民均毛收入15750,北方农民人均毛收入7875,除掉农具、肥料、水利开支、亩税(明朝每亩收税一斗,约20斤大米),如果一家七八口人干起来,几年里盖个优质砖瓦四合院不成问题。

明朝的物价(万历年)

明朝物价: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银七分五厘合人民币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

会试用黄绢伞二把价白银六分合人民币3元/把

刑部用铁锹五把价二钱五分合人民币33元/把

官用桂圆重二斤八两价一钱二分五厘合人民币29.5元/斤

以上物价跟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

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一两值1000文,一把菜刀30文约20元,考虑到当时没有工业化炼铁,这个菜刀价格也跟我们现在差不多。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这600多元钱在我们现在大酒店里还不够,可是在小酒家里也确实可以随便上菜了。

房产价格:“可成道:‘在坟边左近,有一所空房要卖,只要五十两银子。若买得他的,到也方便。’春儿就凑五十两银子,把与可成买房。”——《三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低档房产50两一宅,约人民币33040元。高等大宅院:1000万以上。“施小舍人急于求售,落其圈套,房产值数千金,郭刁儿于中议估,只值四百金。”——《三言·桂员外途穷忏悔》。看来明朝有钱人的房子还是真够贵的。

物价的稳定。明朝初几年和末期时物价曾有过一两白银买一石大米,正统年间也有一两可以买四石的年景,崇祯帝国乱时还有过二两一石的物价。但比起民国末年物价天涨,总算银子还是硬通货。明朝的物价基本是平稳的,尤其是官俸硬比例,一两比二石大米。对稳定货币价格有相当作用。

税收

《明史·食货五》“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宛署杂谈》“至万历十年内,又蒙题,将铺行下三则免征税契,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一概免税,其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

《明史·食货二》建文二年诏曰:“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准私租起科,特以惩一时顽民,岂可为定则以重困一方。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

《明史·食货二》宣德五年二月诏:“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著为令。”

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一,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这算是照顾弱势群体吗?农民税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斗,后来民田税收减为每亩一斗米,约18.9斤。官田为一至三斗多一点。人民税收少,也跟明朝的政府机构精减有关,但发生战争时费用大量不够,崇祯国乱时期,为求一点兵费,皇帝几乎四处求告。万历年间最好收成时全国财政一年有200万两白银,还是张居正改革搞下来的。明朝万历时总人口约6000万,人均每年负担国家税支0.033两白银,约人民币22元。

福利

《明史·食货一》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复下诏优恤遭难兵民。然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

明朝没有叫化子和流浪汉,每个县都有养济院免费收留。《宛署杂记》载“每名口月给太仓米三斗,岁给甲字库布一匹。”入养济院的条件是:“查都城内外之老疾孤贫者,籍其年以请。”由于有待遇以至于某些人发达了也不走,“间有家饶衣食、富于士民者。”也在里面混个名字捞个实惠。遇水灾旱灾流亡的人,凡有力可耕者,国家给田每人15亩耕种,给牛和农具。贫民没钱买地葬的,国家给地。老人八十岁以上的,国家赐爵。爵是有收入的。也就是国家养老。不过要等到八十岁。

过节

大年、元宵、清明、瑞午、中秋、重阳。对于现代瑞午节来说来说明代比较这个节日。

“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酒数行而出。文职大臣仍从驾幸后苑观武臣射柳,事毕皆出。上迎母后幸内沼,看划龙船,炮声不绝。”——明代《菽园杂记》。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阅读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朝鲜的特产及其价格,并分析游客在朝鲜旅游时必买的物品。我们将从朝鲜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特产、以及旅游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朝鲜特产与价格朝鲜,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许多珍贵的特产。以下是一…
劲酒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药酒与现代生物技术的保健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将详细探讨劲酒125ml瓶装的价格,并对比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劲酒价格,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价格信息。劲酒概述劲酒以优质白酒为基酒,辅以山药、枸杞子、淫羊藿、黄芪、当归等中…
大家好,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劲酒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酒,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劲酒的价格和产品特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款产品。劲酒价格概述关于劲酒的价格,许多消费者都会关心一个问题:劲酒贵吗?答案是不贵。劲酒…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国劲酒价格520ml,以及中国劲酒价格表零售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蓝瓶劲酒和红瓶劲酒区别…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劲酒价格125ml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劲酒价格表125ml多少钱一瓶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劲酒小瓶几两劲酒常见裸瓶包装的有:125毫升/瓶,25…